刑事诉讼案例

如何最大限度预防未成年人犯罪

发布时间:2020/3/16 1:03:04

导语:近日,大连10岁女孩琪琪(化名)被杀,相关民事诉讼案件在大连沙河口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判决。法院判令蔡某某、庄某某在判决生效后10日内,在辽宁省级平面媒体上向琪琪母亲及家人道歉,并赔偿1286024元。

年龄是否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免死金牌?社会应该怎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?

热点案例:

2009年10月20日,大连市一名13岁男孩蔡某某将同住社区的10岁女孩琪琪杀害,并将其尸体扔进灌木丛。据报道,琪琪死于失血过多,被刺了7刀。

当时,蔡某未满14周岁,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。因此,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第四款的规定,公安机关对其进行了3年拘留教育。

蔡某某被拘留管教的消息一出,引起了大家的焦虑和不安。 

警方表示,对蔡某某的3年拘留已是目前法律框架内最严厉的措施,他们也没办法。近年来,出现了不少14岁以下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,年龄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“护身符”。此外,拘留改造能否真正起到惩罚作用,也存在疑问。公众要求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不断高涨。

据了解,中国少年拘留所和少年管教所在很大程度上就设施而言是一样的,它和监狱没什么不同。

审判情况

法院认为,公民的生命权受到法律保护。被告人蔡某某侵犯琪琪生命权的事实成立。原告作为琪琪的父母,有权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。

蔡某某作为未成年人,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,作为监护人的蔡某某父母应该为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,遂作出了文章开头的判决。

法律小结:

小编认为,未成年人的年龄限制不应成为未成年人的护身符犯罪。不负刑事责任并不意味着纵容。被告人蔡某某在实施侵权行为时不满14周岁,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,但他造成的损失应由他的监护人承担!

我们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?

最大程度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,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,这不仅需要家庭教育的妥善监管,更需要学校管理教育的提升,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,让不良的行为得到及时的预防和矫正。

法律的完善也一直在路上,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说:可以增加一个条款,也就是不满14周岁的犯罪,最高人民检察院是可以核准追溯的。所以我们要相信以后制度和社会教育将会更加完善。


在线咨询
电话咨询